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本週熱銷商品: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







貓寧可買老鼠:動物飼料製造的廣告與真相,輸家永遠是人類和動物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面對無緣社會,我們不是束手無策。」

    22位台灣學者專家聯名推薦

    讓我們借鏡日本經驗,共同審思形塑社會的未來樣貌




    ──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得主

    ──日本社區設計界第一人「山崎亮」

    ──12年間的軌跡+16個最具代表性的社區設計案+近200張珍貴影像圖表

    ──帶你看見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能發揮的巨大力量




    「幾年前花了xxx億稅收建造的xxx,開幕時大張旗鼓,現在卻又成為了另一座『蚊子館』......」

    沒有人使用,不論花再多錢,設備、動線、地點再好的空間都是枉然。



    小型店家規畫、大型場館的興建、都市更新、老舊街區再生、區域活性化......

    不論大小、人數多寡,各種空間、場域的設計,都該從「人」出發。



    「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概念,

    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

    透過舉行工作坊、研討會、實地參訪等方式,

    將參與式設計導入各類型空間、社區的規畫營造,

    讓空間使用者進入設計過程、培養在地社群,並整合跨領域人才、建立公私部門間的溝通管道......



    以各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

    使人際關係更趨緊密,

    讓各種「空間」能達到最有效且最長久的利用,發揮最大的價值。



    1999年至今,範圍遍及日本全國,

    從都市街區、高級住宅到人口外移的偏鄉、島嶼;

    再到社區公園、大型森林公園、兒童遊樂場,

    以及醫院、百貨公司,甚至水壩、木材加工廠,

    還有抽象的「祭典」、「地震避難程序規畫」、「小學生的課後時間」......

    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及詳實記錄,

    值得建築、都市計畫、社區營造、空間景觀設計、街區再生等相關領域人士、學生,

    以及每個追求理想社會的我們參考借鏡。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志弘(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李丁讚(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李取中(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總為什麼水晶帶久了會變色?編輯)

      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夏鑄九(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東升(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許毓仁(TEDxTaipei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可強(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劉克襄(作家)

      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龔書章(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在書中看到的是山崎亮先生十多年來歲月經驗與專業智慧的結晶,具體提供想要或正在從事社區設計的人士,豐富多元的案例與精闢詳細的敘述。但就如同文本最後所言:不可忽視的社群龐大力量與行政職員缺乏行政參與之衝突,也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頓和轉機。



      ──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究 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甚麼?而何者又能凌駕於物質、金錢等可見的價值之上,帶給我們更美好的生活呢?本書以平實有趣的文字,描述各種充滿溫暖人心的 社會實踐案例,許多是我們立刻可以起而效尤的故事。從事社區總體營造,需要有不輕易放棄的纏人功夫、體貼又誠懇的說服能力,讓讀者了解硬體建設尚需要社區 人們的熱情參與,因應民眾的需求而生,進而讓它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



      ──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這是一本透過日本經驗學習社區設計與社會設計的精彩作品,選擇的案例非常有故事性,涵蓋的主題多樣豐富。對於讀者來說是友善閱讀的,整體的寫作風格和編排方式就是展現出社會設計的精神,值得大力推薦。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社 區設計》文筆平易近人,生動的故事背後有山崎亮對社會如何運作深刻地領悟。「設計」就是解決真實確切的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十六個案例直指「社區設 計」是透過社群網絡串連、合縱連橫、存異求群地解決社區中各種課題,取代了專業分門分科、將社區去異求同的老路子,活靈活現勾勒了社區、環境、景觀、建築 如何再現社群及其Networking。這本書為台灣過去已累積多年經驗之「社區總體營造」提供了進階、躍昇的柴火,值得跨界閱讀咀嚼!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什 麼是「設計」?作者山崎亮相信最重要的是「透過設計的力量凝聚社群」,尤其在這逐漸無緣的社會中。這一點說得簡潔,實踐起來卻不容易,需要認識思考的 持續檢討,更要「慢慢磨」的社群經營。很高興有這一本書,集結了精彩有趣的實踐案例,經驗中有青年專業團隊的誠懇反省,讓我們看見「設計」的關鍵不在於風 格姿態,而是締結關係的社會關懷,去締結人、城鄉、生態系統之間的良善關係。



      ──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如果你厭倦圖桌前的日以繼夜,如果你關心著空間背後的人群,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線索,接下來請您起身走進人群,因為答案必須自己找尋。



      ──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山 崎亮的社區設計實為「社會設計」,其目的不在於空間設計本身,而是透過參與過程,將使用者轉化為積極的「社群」,讓他們著手於空間規畫、經營管理、活 動設計、甚至地方產業活化、永續發展等方案。因此社區設計有引動想像、開展對話、凝聚力量、發展潛能等社會目的。山崎亮的十六個案例有如日本各類型空間矛 盾的處方籤,它反映了深刻的社會課題,但也樂觀地提出「社群」做為關鍵答案。



      ──黃麗玲(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對 任何一個社會而言,談論社區營造的書永遠都不嫌多!台灣亦然。社區營造鼓勵居民參與,因著居民參與,也讓許多專業變得更不一樣。社區空間設計就是最好 的例子。社區空間改造有賴空間專業者(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等)協助,但專業者如果未能改變心態,大多數都會在社區鎩羽而歸。二十五年前我們成立「專業者都 市改革組織」(OURs)時,就一再提倡參與式設計,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可惜並未有人加以整理出版,日本的經驗反而先漂洋過來了。本書的確是專業者、社造 幹部以及政策執行者最好的參考。期望它除了豐富我們的視野之外,也可激發台灣更多案例,終有一日也出版台灣的社區設計!



      ──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在 一次創意城鄉的研討會中,有人爭辯城鄉本身不會有「創意」,只有「人」才會有創意。當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時,你的畫面是什麼?宜居城市、可愛 的城市,我們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我覺得應是居民的笑容。我非常同意作者的副標題「要設計人與人而不是硬體的建設的聯結」,問題不在空間設計的尺寸,而是人 與人的實體及心理距離,會創造出多少笑容?本書想傳播的理念和這些想法不謀而合,值得大家品味。



      ──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境 化,透過與環境的對話,讓人從環境中,得到生命的養分,是社區設計的境界。如何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參與的過程,增強人與環境的互動,引發認同、愛惜的 情愫,如此的空間會形成一股無形的正能量,令人喜愛,也會吸引更多人的付出。這種結合有形與無形的社區設計,是提升生活品質與推動社區治理的重要方法,在 作者的經驗中,見證了這個觀點。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未 來將是以使用者趨向的世代,而山崎亮看到了這個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社區設計(在台灣稱為參與式設計)。城市緊縮帶來的挑戰,如何突破藍圖式規劃 思維,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納入時間面向的設計,這是最難的,而山崎亮做到了。社區營造在台灣受到政治經濟的影響,許多空間環境仍百廢待舉。各地方建設 應使「行政參與」趕緊跟上「居民參與」的腳步,以「社區設計」方法重新定位地方發展。相信本書是所有企求革新的空間專業相關領域工作者期盼的解答。



      ──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從 聆聽民眾心聲開始,設計者化身孩子王,從遊戲中建造人性互動公園,在田野中尋找善用公共空間的人,組織醫院園藝治療、帶領島境探訪,重建人、生活、環 境、產業的社區網絡,化解水庫、高層住宅爭端,綠化市民百貨公司、再生木材加工廠。景觀建築師山崎亮分享了社區設計如何牽起人際牽繫,對抗無血緣、無地緣 社會的疏離孤獨,活絡人口凋零的偏鄉、療癒網路成癮的城市,是所有關心臺灣高齡化、少子女化社會者都值得閱讀的一本書。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 作者介紹







      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 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學藝出版社)、《社區設計的時代》(中公新書)、《論街區的幸福》(NHK出版)。







    • 譯者介紹





      莊雅琇



      日本法政大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賺錢力:影響你未來二十年的謀生關鍵》、《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讓業績往上衝的統計式思考術》等。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目錄導覽說明





    • 各界推薦

      台灣版序

      前言



      Part1

      發現「人性互動」的設計




      1.「人性互動」的公園

      有馬富士公園 ― 兵庫?一九九九~二○○七



      2.不獨力設計

      遊樂王國 ― 兵庫?二○○一~二○○四



      3.建立設計機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公園專案 ― 兵庫?二○○一~二○○七



      Part2

      跳脫設計工作,轉為發掘人性




      1.讓都市生活在城鎮裡自然發生

      堺市環濠地區的田野調查 ― 大阪?二○○一~二○○四



      2.運作中的城鎮

      景觀探索 ― 大阪?二○○三~二○○六



      3.專案設計景觀

      千里復健醫院 ― 大阪?二○○六~二○○七



      Part3

      社區設計-牽起人際網絡的工作




      1.從一個人開始發展社區

      家島專案 ― 兵庫?二○○二~



      2.一個人能做的事,十個人能做的事,

      一百個人能做的事,一千個人能做的事

      海士町綜合振興計畫 ― 島根?二○○七~



      3.孩童激起了大人的熱情

      笠岡群島兒童綜合振興計畫 ― 岡山?二○○七~



      Part4

      情況還有好轉的餘地




      1.水庫建設與社區設計

      余野川水庫專案 ― 大阪?二○○七~二○○九



      2.高樓住宅的建設與社區設計

      高樓住宅建設專案 ― 二○一○



      Part5

      在這無法以物質或金錢彰顯價值的時代,我們該追求的是什麼?




      1.由使用者自行打造公園

      泉佐野丘陵綠地 ― 大阪?二○○七~



      2.城鎮裡不可或缺的百貨公司

      丸屋花園 ― 鹿兒島?二○一○~



      3. 新慶典

      水都大阪二○○九與土祭 ― 大阪、栃木?二○○九



      Part6

      社會設計-以社區的力量解決課題




      1.用設計解決森林問題

      穗積鋸木廠專案 ― 三重?二○○七~



      2.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

      +design專案 ― 二○○八



      結語



















    台灣版序



    《社區設計》即將在台灣出版,我感到非常的開心。至今,我曾到過台灣兩次,發現台灣的都市與日本一樣,硬體部分都已有相當程度的完備,接下來應該會轉 而追求軟體部分的建設吧。政府或行政體系的財源或許不足以源源不絕地供應軟體部份的需求,因此,一座都市的軟體,必須由身處這座都市的每個人自行創造。在 這種趨勢下,今後「社區設計」在台灣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才是。



    我聽說台灣有「社區企劃師」這個職業。對社區的需要進行規劃,並在居民參與型的活動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優良的制度,但是我也聽 說,由於社區企劃師沒有設計相關的學習經驗,因此時常發生活動的立意良好,但呈現的方式不夠帥氣、做出來的東西不甚好看等問題。進行社區活動之際,好看、 可愛、帥氣、有趣、美味等訴諸感性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若忽略了這點,就無法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增加認同,容易被外界認為只是少數人的活動而已。



    特別是,常常只有高齡者願意參與社區的活動,即使希望號召年輕人的力量,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吸引他們。我認為這時社區企劃師就必須成為「社區設計師」,催生「好看」的計畫。



    說到「設計」這個領域,各位可能會感覺好像只有專家才能參與,但其實「由許多素人與專家共同合作進行設計」的方式也是可行的。社區設計是由素人與專家 共同合作產出美麗的「物」或「事」,雖不能說是專業的設計,卻也不是業餘。透過這樣的活動,參加的人們相互連結、成為朋友,對居住的城鎮產生情感後,素人 與專家雙方都會自願繼續參與。而「社區設計」即是促成這一切的幕後功臣。若各位讀者能從本書中感受到社區設計的快樂,對我來說就是莫大的榮幸了。



    山崎亮

















    .由使用者自行打造公園--泉佐野丘陵綠地(大阪?二○○七~)

    透過「使用」打造公園

    建造這座公園之前,我們有幸參與研擬營運計畫,也就是制定這座公園的營運計畫、決定市民參與的方式,最後再依此進行設計。按照這樣的程序,即可改變「使用方式」與「建造方式」的關係。舉例來說,我們或許可以打造出一座「邊用邊做的公園」,也就是先將公園入口附近的設施整備完善,再由當地居民親手打造公園內部。

    能夠參與訂定營運計畫的人是由提出企畫案的單位來決定的。我們隨即報了名,提出市民參與型的經營管理以及「邊用邊做的公園」這兩種方案。終於,相關單位最後決定將泉佐野丘陵綠地的營運計畫交由我們負責。

    泉佐野丘陵綠地位於大阪府南方的府營公園,預定落腳於關西國際機場陸地區域的丘陵地帶。這塊地原本是計畫要興建工業區,後來宣告中止,最後決定將這片土地整頓成府營公園。目前這塊公園預定地依舊維持里山的風貌,但是在漫長的計畫研擬過程中,這塊地也因為疏於管理而荒廢不堪。研擬公園營運計畫之際,本來有考慮從外面召集兵庫縣立有馬富士公園現有的社群前來實施各項活動,但是在此之前,我提議培訓公園自己的社群,並讓他們親手打造公園的一部分。因為就算尋找現有的社群,也很難找到幾個願意親自打造公園的組織團體。既然找不到現有的,那就只能成立新的團體。我們把這個社群稱為「公園巡察員」,成員必須前往荒蕪的公園預定地里山,將自己喜愛的場所整理成容易活動的空間,並在當地舉辦自己想要從事的活動。想辦森林音樂會的人,可以自行規畫出一塊空間;想要組成昆蟲觀察會的人,可透過間伐來培育出生物多樣性高的林地。

    我們計畫的程序是先讓公園巡察員深入公園預定地展開活動,公園入口附近也在同一時間動工,以「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原則,設計成任何人都能開心使用的空間。當公園的入口部分整頓完畢,身為活動核心的公園巡察員團隊也結束培訓後,各式各樣的活動團體便能像有馬富士公園一樣,在公園周遭舉辦活動了。

    由公園催生的新社群

    公園巡察員的任務是深入荒蕪的里山,修建園內道路、遊樂設施以及表演空間。因此,必須學習如何將荒廢的里山打造成心目中的里山,也需要適時透過活動建立團隊、凝聚向心力。除此之外,更需要企畫提案的能力,才能在專案立案之後,按部就班籌備、實行並將獲得的心得檢討運用在下次專案上。於是,我們舉辦了公園巡察員培訓講座,務必讓成員擁有這些技能。我們招募的人數是四十名,但報名相當踴躍,最後只好抽籤決定受訓人員。

    培訓講座共十一回,首先讓學員們對公園的主題及理念達成共識,並前往現場考察、體驗間伐等工作。接著調查里山、栽種花朵、學習當地的景觀與歷史文化,同時學習美術設計,以便廣為宣傳自己的活動,以及循環型環境的相關知識、專案的企畫立案方法等等。最後讓學員們實際活動,體驗嘗試錯誤中修正計畫的過程,培訓講座至此告一段落。全十一回的講座不允許缺課,萬不得已必須告假時,也一定要在下一次培訓課程結束之前觀看錄影畫面,補足缺席的上課內容。









    編/譯者:莊雅琇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4.8
    頁數:264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山崎亮

      追蹤







    • 譯者:莊雅琇








    •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3/5








    • ISBN:9789862354278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arrow
arrow

    vickiejq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